一艘价值23亿美元的美国主力战舰在冲绳港口外熊熊燃烧,美军向日本两次求救,这场持续15小时的大火背后A策略,究竟隐藏着美国海军怎样的系统性危机?
据央视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0日下午,美国海军“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登陆舰在琉球白沙滩附近海域突发火灾,大火持续燃烧15个小时,直到次日凌晨才被完全扑灭。
从起火到灭火,竟然耗时15个小时。
日本后来透露,美军在当天上午11时就已发现舰艇异常,但是一直到下午5点,日本才收到美军的求助。
但日本还没动身前往营救,又收到美军的消息,称不需要他们的救援了,还要求他们不得接近舰艇一公里范围内。
但没过多久,日本再一次接到美军的求援,这时候,美国“新奥尔良”号已经火势失控了,日本立马派出两艘消防拖船和救援船“石垣岛”号前往现场救援。
从新闻图片中可以看到,日本的“泡濑丸”和“令和丸”两艘拖船正对着“新奥尔良”号舰首舷窗持续喷水。而从喷水位置判断,火灾很可能发生在前桅杆下方的生活区域,由于舰体内部结构复杂,火势蔓延迅速。
一直到21日凌晨4点多,美国方面才宣布“新奥尔良”号的大火已经被扑灭,而此时,已经过去了12个小时。
日本也在不久后宣布救援成功,不过日本却声称A策略,此次火灾蔓延时长达15个小时。
15个小时的火灾,美军这次可谓是损失惨重了。
这艘“新奥尔良”号(LPD-18)是美国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的二号舰,满载排水量达2.5万吨,属于美军两栖作战力量的核心装备。
该级舰原本采用先进的隐身桅杆设计,但由于制造商倒闭,后续批次不得不取消这一配置,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简化。
即便如此,阉割版的新批次造价仍高达23亿美元!
而此次起火的“新奥尔良”号作为早期批次,反而保留了更完整的设计,也就是说,如果该舰因这次的火灾而报废,损失将远超23亿美元!
乐观点讲,即便不报废,在大火被扑灭,后续的修复工作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现代军舰内部布满电缆、管道和精密设备,火灾产生的高温和烟雾往往会导致电气系统、通信设备和武器控制系统严重受损。
根据美国海军以往经验,类似的火灾事故修复费用常常高达数亿美元A策略,且维修周期漫长。
对于美国而言,维修事小,战略事大,“新奥尔良”号很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无法执行任务,从而直接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两栖投送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近期美国海军唯一的事故。
就在同一天,路透社还披露了美军无人舰队测试连续遭遇失败的尴尬局面。先是一艘无人艇在被拖拽时突然加速,导致支援舰艇倾覆、舰长落水;随后又发生两艘无人艇相撞事故。
这些事件接连发生,迫使五角大楼暂停与承包商的合同,整个项目面临审查甚至可能被撤销。美国军迷对此讽刺说:若将现在的美国海军比作一场小丑表演,那对小丑都是一种不公平。
话糙理不糙,一语道破美国海军现在的尴尬处境。
这次火灾直接暴露了美国海军现在的训练水平和装备维护的系统性问题,美军官员此前曾承认,驻亚太地区海军存在水兵训练不足和装备养护不到位的情况。此次一场大火,算是印证了这话。
要知道,美国海军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可不仅是火灾,还有撞船、自杀等事件。这说明,美海军在损管(损害管制)训练方面,明显存在严重缺陷,若在战时,这些疏忽必将带来惨重代价。
这也看出,与中国海军稳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路径不同,美国海军已经陷入了“贪多求快”的发展困境。
一方面不断追求新型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却难以维持基本训练和装备维护水平。无人舰艇项目的匆忙上马与接连失败,正是这种战略焦虑的体现。
而“新奥尔良”号火灾事件,直接暴露了美军在维持全球存在与保持部队质量之间难以兼顾的两难处境。
从战略层面来看,“新奥尔良”号的长期缺位将不可避免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可能引发盟友对其可靠性的质疑。
随着中国海军实力的持续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优势正在逐步缩小,而此类事故频发只会加速这一进程。
总体而言,“新奥尔良”号大火不仅是一次孤立的事故,更是美国海军整体能力退化的一个缩影。
在维持庞大舰队规模与保持高质量战备水平之间,美军正面临越来越难以调和的矛盾。这场持续15小时的大火,或许正是美国海军“帝国黄昏”的一个征兆。
体量犹在,但体面难保。
正如美国网友所说:要不别修了吧,谁知道还要扔进去多少钱?这句话看似玩笑,却道出了美国海军面临的深层困境。
聚宝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