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两次被西方记者追问:中国是否愿意为乌克兰提供战后安全保障。问题看似突兀民间资本,实则背后是一条清晰的算计链,美国想从俄乌的泥潭中抽身,却想让中国买单。对此,外交部一句“中方将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礼貌而坚定地划清了界限,意思就是要和平可以,但是要让中国蹚浑水,没门。
自特朗普宣布“24小时结束战争”以来,他就把自己塑造成“天降和平使者”。可现实是,乌克兰早已无利可图,欧洲对俄罗斯的恐惧深入骨髓,美国国内更没人愿意再为一场代理人战争继续出血。于是,特朗普索性撕下面具:泽连斯基“赶紧签字”,欧洲“别再矫情”,最后干脆把中国推上前台:既当“中立部队”,又当“安全保障人”。然而,所谓的“中立部队”陷阱,不仅出力不讨好,还要背黑锅。
首先民间资本,维和部队需要交战双方同意,乌克兰和北约至今未松口。其次,维和部队经费、伤亡、法律豁免谁来兜底?答案不言自明。最后,一旦擦枪走火,西方媒体、美国国会、乌克兰政客就会立刻把锅甩给中国。
更危险的是,中国一旦派出部队,就打破了“不选边、不派兵”的中立立场。届时,俄罗斯会怀疑中国“被西方收编”,欧美则会把中国拖进“对俄包围圈”。里外不是人,正是美国最想看到的局面。
还记得1919年《凡尔赛条约》用一纸协议把德国逼到墙角,20年后民间资本,二战爆发;1990年,北约东扩承诺“不东进一寸”,30年后,乌克兰战火熊熊。事实证明,外部强塞的“和平”,只是大国博弈的暂停键。真正可持续的和平,必须让直接当事方坐下来谈,而不是由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导演”强行分配角色。对此,中国的立场就两句话,劝和促谈可以,当枪使不行。
此次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发言只有两句话,但信息量却极大。“立场一贯明确”等于拒绝选边站队,“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的意思则是中国只参与平等、开放、不带预设立场的对话。这既是对特朗普“激将法”的回应,也是对国际社会的郑重宣示:中国愿意提供人道援助、重建资金、谈判平台,但绝不会成为谁的棋子,更不会替谁扛雷。
乌克兰的和平,终究要靠俄乌双方,以及真正利益攸关的欧洲去谈,而不是美国或中国去“包办”。特朗普的算盘明眼人都很清楚,如果成了,中国替美国扛下维和包袱,他坐收诺贝尔和平奖。不成,也能挑拨中俄关系,为日后拉拢俄罗斯、孤立中国铺路。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把“不肯出力”的帽子扣给中国,抢占道义制高点。但很可惜,这一套“离岸平衡+离岸甩锅”的把戏,在中国五千年纵横捭阖的历史里只能算入门级。
俄乌战争的始作俑者是美国,最大获利者也是美国:欧洲被抽血、欧洲防务被绑死、军火商订单接到手软。如今特朗普眼看“胜利果实”到手,就想拍拍屁股走人,还顺手把账单塞给中国。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特朗普如果真想拿诺贝尔和平奖,不妨先学会一条最朴素的东方智慧:解铃还须系铃人。把炸弹扔给别人拆,只会炸到自己。
聚宝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